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1.理解强度、塑性、硬度的概念。 2.了解工程用金属材料的分类,能正确识读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 2.1金属材料分类及牌号的识读: 2.1.1黑色金属: (1)定义:通常把以铁及以铁碳为主的合金(钢铁)称为黑色金属。 (2)铸铁:灰铸铁HT抗拉强度(σb)200(MPa)、可锻铸铁KT(H黑心、Z珠光体)抗拉强度(σb)300-伸长率06、球墨铸铁QT抗拉强度(σb)400-伸长率18。 (3)碳钢: 按含碳量分:低、中、高碳钢。 按质量分:普通、优质、高级优质。 按用途分: 普通:Q235A:一般工程用,屈服强度Q数值235等级A。 优质碳素结构钢:45钢:机械零件用,中碳钢,含碳量0.45%); 碳素工具钢:T12:工具钢,用于刃具、量具、模具用钢,含碳量1.2%。 铸造碳钢:铸钢ZG屈服强度不低于270-抗拉强度不低于500。 (4)合金钢: 按用途分: 合金结构钢:40Cr:合金结构钢,含碳量0.40%,合金含量小于1.5%不标。 合金工具钢:9SiCr:合金工具钢,含碳量0.9%,Si、Cr含量小于1.5%; 高速钢(锋钢)W18Cr4V:含碳量0.7-0.8%,钨含量18%,Cr含量4%,V含量小于1.5%。 2.1.2有色金属 (1)有色的定义:除黑色金属以外的金属材料,统称为有色金属。 (2)了解铝及铝合金。 (2)了解铜及铜合金。 3、了解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时效处理的目的、方法及应用。 重点放在应用上。 (1)退火:消除铸件、焊接件、冷作件毛坯的应力。 (2)时效处理:长时间退火,消除毛坯的应力。 (3)正火:消除锻件毛坯的锻造应力。调整硬度,便于加工。 (4)调质:淬火+回火,综合机械性能。一般安排在粗加工后、精加工前。 (5)回火:消除淬火应力。温度越高,钢的强度、硬度下降,而塑性、韧性提高。 4.了解金属表面处理的一般方法。 (1)表面淬火 (2)(表层)化学处理:电镀 物理处理:防锈漆因在金属表面外处理,不在此列。 二、金属切削和刀具的一般知识 1.了解金属切削运动及其特点,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选用原则,会简单计算。 1.1切削运动: (1)主运动Vc: (2)进给运动Vf: (3)关系:一般主运动一个,进给运动一个或多个。 1.2切削时工件上形成的表面: (1)待加工表面 (2)过渡表面:正在切削的表面。 (3)已加工表面 1.3切削用量 (1)切削速度Vc:Vc=(PI*d*n)/1000(m/min或m/s) 钻头,切削刃d变化,Vc变化 (2)进给量f:车工:mm/r;铣工: (3)背吃刀具ap(mm) 2.了解常用刀具材料及其适用范围。 2.1(车)刀具的结构形式:整体式、焊接式、机夹重磨式、机夹可转位刀片式。 2.2刀具常用材料: (1)硬质合金:耐温800度以上,不能使用冷却液。常用的有YT(钢件:YT5、YT15、YT30)、YW(YW1、YW2)、YG(铸铁件、有色金属件:YG3、YG6、YG8)三种。 (2)高速钢:耐温550度以上,需要使用冷却液。 2.3刀具钝化: (1)磨损:刀具后刀面和前刀面磨损。 (2)崩刃:切削刃的脆性破裂。 (3)卷刃:切削刃的塑性变形。 3.了解常用刀具的主要角度及其作用。 (1)前角:增大,切削变形减小,切削热少,切削温度低。 (2)后角:增大,后刀面摩擦少,(工件)切削热少,切削刃强度低,影响刀尖散热。 (3)主偏角:减小,切削刃增加,散热改善,切削温度低。 (4)副编角:增大,副后刀面摩擦少,加工残余面积大,粗糙度降低。 (5)刃倾角:影响刀头强度和排屑方向。 (6)车刀安装对刀具角度的影响:刀尖与工件轴线不等高情况;刀杆轴线与工件旋转轴线不垂直度影响。 4.了解切削液的常用种类及适用范围。 4.1切削液的常用种类: (1)水基类:水溶液:冷却好,润滑差;乳化液:冷却中,润滑中。 (2)油基类:切削油:冷却差,润滑好。 5.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可切削性。 (1)主要指标:相对加工性;与刀具耐用度、切削热、已加工表面质量、切屑控制和断屑情况、切削力有关。 (2)影响因素:强度、硬度、塑性、导热性等 (3)改善方法:适当的热处理,适当调整材料化学成份。 6.了解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如切屑形成过程及切屑类型、积屑瘤形成机理及控制、切削力、切削热及刀具磨损等。 6.1切削类型:带状(塑性材料如钢件)、挤裂、单元、崩碎(脆性材料如铸铁)切屑。 6.2积屑瘤: 产生条件:中等切削速度,塑性材料。 对加工影响:保护刀具、增大前角、影响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积屑瘤不稳定) 控制措施:提高或降低速度。 6.3切削力: (1)主切削力Fc(消耗机床功率95%);背向力Fp(又称径向力,它使工件弯曲变形进而引起振动,对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进给力Ff(消耗机床功率5%)。 (2)影响因素: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刀具的几何角度(主偏角、前角影响最大);切削用量(吃刀量、进给量影响最大,切削速度影响不大) 6.4切削热 (1)切削热来源:切削层金属变形(主要);切屑与刀具前刀面之间摩擦;切屑与刀具后刀面之间摩擦。 (2)切削热传出:切屑(50-80%);工件(10-40%);刀具(3-9%);周围介质(1%) (3)影响切削热因素: a切削用量因素:切削速度影响最大;通过增加背吃刀量、降低速度来提高效率。 b材料因素:强度、硬度影响;一般来说,合金钢比结构钢工件温度高; c导热性影响:有色金属工件温度低; d切屑影响:铸铁工件温度低但刀尖温度高(粒状或崩碎状切屑影响)。 e常用切削液影响:水溶液好,乳化液次,切削油更次。 7.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及应用 1.掌握常用机床的型号识读。 1.1常用机床:车、铣、刨、磨、钻床。 1.2能根据机床型号判别机床类型、加工范围。 2.了解车床、铣床、刨、磨、钻床的种类、组成、应用范围及加工特点。 (1)常用机床:车、铣、刨、磨、钻床。 (2)能根据机床型号判别机床类型、加工范围。 (3)常用机床的应用及加工特点。 (4)常用机床(车、铣、钻床)的常用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大致范围。 四、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1.掌握工步、工序的概念。 2.了解基准的分类,掌握定位基准的选用原则及工件夹紧的基本要求。 3.了解金属表面常用的加工方法及加工精度,了解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 4.掌握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如工序集中与分散、粗精加工概念等。 5.能进行简单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合理性判定。 6.能读懂典型多工种复合加工的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卡。 (1)生产类型:单件、批量、大量生产; (2)工序集中与分散概念。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利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质量,使其转变为成品的过程,简称工艺过程。 (4)工序和工步 (5)安装:将工件在机床或夹具(Fixture)中定位、夹紧的过程称为安装。 a六点定位 b车工、铣工、钳工常用的工件装夹方法和注意事项。 (6)工艺设备和工艺装备 (7)定位基准选择 a粗基准选择原则:重要表面;不需加工的表面;余量少;有一定的夹位,夹紧可靠;同一尺寸方向上只能选用一次。 b精基准选择原则:基准重合(设计和定位基准);基准统一原则(精基准尽量统一);互为基准原则(钳工平板刮研);自为基准原则(重要表面本身作基准如导轨面加工)。 (8)金属表面常用的加工方法及加工精度 外圆表面加工方法:车、磨、抛光。 内孔表面加工方法:钻、扩、铰、镗等 平面加工方法:车、铣、刨、磨、锉、刮、研等。 (9)了解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零件加工表面存在着表面粗糙度、波度等表面几何形状误差;二是由于加工过程中的产生表面塑性变形,引起的冷作硬化现象; 表面粗糙度及其影响因素: a刀具几何形状:在切削过程中,工件受到刀具的刃口圆角及后面的挤压、摩擦产生塑性变形,导致理论残留面积被挤歪、沟纹加深,因而增大了表面粗糙度。 b切削因素:刀瘤与鳞刺是影响粗糙度的主要因素。 加工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一)加工表面的冷作硬化现象 a刀具的形状因素:刀具的前角、刃口圆角及刀具后面的磨损量对于冷作硬化层有很大的影响。前角减小、刃口及后面的磨损量增大时,冷作硬化层的深度和硬度也随之增大。 b切削用量因素:切削速度和进给量的变化对冷作硬化有较大的影响。切削速度增大时,刀具与工件的接触时间短,塑性变形程度小,硬化层和硬度都有所减小。进给速度增大,塑性变形程度增加,表面冷作硬化程度增加。 c被加工材料因素:被加工材料硬度小,塑性愈大的材料冷作硬化的程度愈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