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技术改造,包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与搞自动化的技术创新并没有相互制约的关系,而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企业的技术革新与自动化技术改造,都是一回事,都是为了企业的同一个目标,效率、质量、成本。
工艺是指劳动者利用各类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者处理,最终完成加工制造目标产品的方法和过程。自动化是工艺的一种或一个部分,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加工工艺”。不要在落后的工艺基础搞自动化的说法或者是对工艺或者是对自动化的认识是有偏差的。
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工艺技术对成本的影响非常大,有时候能够占到八九成。这非常重要。制定工艺的原则是既要考虑技术方面的先进性,又要兼顾经济方面的合理性。从这个角度理解,就工艺本身没有先进与落后,只有是不是适合订单交付的需求。
相对于同行业或者竞争对手,工艺的先进和落后的概念是成立的。适合的工艺首先是要满足客户交付的前提下,实现低成本,并不一定在于工艺的先进性。当然先进的工艺应该体现更低的成本。竞争对手用自动化锻铸工艺生产,又快又经济,你还是大铁块车铣磨加工,当然无法竞争。但是如果订单数量很少,开个锻铸模具订单就要赔本就不合算了。对企业来说采用什么样的工艺,主要是取决于企业的现实状况、市场的响应能力、产品的交付能力;如果需要新工艺改造,可能就与设备改造有关了,那就看投入产出比。
非常多的中小企业,他们的产品并不是高精尖,工艺并不是很先进,设备也不是很先进,甚至是人力资源为主。这个市场是客观存在的,他们都是产业供应链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些企业不是“不要在落后的工艺基础搞自动化”,而是更需要自动化技术。把那些脏活、累活、简单的重复的动作,以自动化技术取代,让工人解放出来做更有价值的工作。
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是越落后越要研究自动化工艺的技术改造。我曾经在浙江福建很多中小企业做过调研,这些非标自动化改造需求非常旺盛,遗憾的是自动化供应商缺乏利益驱动。我认为要做好这件事情需要用户自己努力,利用企业自己的技术团队并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同时还需要研究知识产权共享的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非标准领域的自动化技术改造。
其实大企业也一样,如果工艺落后不能满足订单交付,那么自动化就别提了,先改革工艺。如果相对落后的工艺能够在低成本的前提下满足客户交付,是不是需要工艺创新,是不是需要自动化技术改造,就要衡量企业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自动化的首要前提就是标准化的大批量生产。所谓“柔性自动化线”对订单的“柔性”是非常有限的。
不要对“柔性”有太高的奢望。这是“鱼和熊掌”的关系。实现了新工艺甚至自动化,但是订单变了,产线闲置,这种事情在企业并不罕见。记得十几年前国防科工委搞了“千台数控机床增效”产学研专项,花了不少钱,以提升一批高档装备的工效。确实搞出了不少的成果,机床更快,刀具优化,工艺先进了。当时我调研了若干军工企业,发现这些设备的OEE远低于民用工业企业。花钱费力让设备获得了更多空闲时间。尽管这些工艺先进,至少在当前没有必要搞自动化。
在大多数情况下,工业生产自动化装置/生产线是成熟的技术,换句话说是一种只要舍得花钱就可以实现的技术。凡是可以买来的技术都不一定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自动化的前提条件有很多,但是如下几条是最重要的。
① 在自动化改造的投资预计的回收期间,必须保证能够获得足够的可生产制造的订单。订单稳定且实现了标准化工艺、可持续批量生产是进行自动化升级的前提。
② 工艺成熟(不一定是先进),对加工质量有保证。
自动化技术是工业进步的必由之路,如果具备这两条依然不敢大胆地实施自动化改造,必将在竞争中落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