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师,我这些年没有少走过弯路,也踩过不少坑。下面我来回顾梳理一下,也希望这些分享能够帮助到同行里的朋友。
先从大坑开始说吧?因为这些坑让我受过的伤痛比较深,所以印象深刻。
据厂里的老人讲,我们企业在1998年建厂,这之前企业都是生产零部件,还给人代工所以机械加工能力比较强悍。但是从2003年开始企业老总发现磨床是个不错的产品,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竞争不是太激烈。于是开始招兵买马试制外圆磨床,历时3年攻克了一个个问题,最终研制成功。
那时候磨床大都是手动的,到2006年的时候我们的产品因质量好,性价比高就开始在多个地方打响品牌,开始收到越来越多的订单。正当磨床事业开始发展壮大时,老总犯了一个失误,当然我这样说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思。顺便说一句,这种错误经常在身边反复出现,中找到大有人在。
犯了什么错呢?就是想一劳永逸的错。说起来是因为我们的销售量在上升,威胁到了国内三大磨床厂之一,他们看到我们的产品和他们直接竞争抢占了他们的份额很着急,于是在2007年的时候,主动找到我们,要求我们成为他们的供货单位。老总一看,这可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傍上这个大款,以后就不要辛苦的跑销售了,加上年龄也越来越大,所以就答应了。
合同是对方一个非常精明的采购经理写的,我们老总也没仔细找律师研究一下,就签了字。你猜这个合同有多厉害,它的签署直接等于人家没费银子就把一个可能成为他们未来强大对手的企业给灭了。这比收购,兼并要更省事,更省钱。因为合同上讲的很清楚但也很隐晦,这是我见过很有水平的合同。总之一句话,我们企业只能成为他们的配套厂商,生产零部件,但是不能再生产整机,更不能销售类似机械设备。
最要命的是有关他们的义务了了无几。而开始的几年,我国形式一片大好,大家都合作的不错,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订货量一路下滑。最终缩水了70%的订单。我厂的人员也从最初的50多人,缩减了60%多。利润就更别提了。啥都上涨,供货价格一直没怎么变化。最终老总没办法了,只能再次被逼上独自自主,依靠自己的道路。
不过这是我们厂经历过的最大失误,和我无关。
我2013年到这个单位后,就一直负责技术研发,因为那时候老总已经发觉这样不行了,得开始准备后手了。我作为设计师六年来马不停蹄,研发了不少新东西,也向老师傅们学习了很多经验。幸好之前是学习这个专业的,有较强的基础,否则从头学习是不可能怎么快进入角色频出成果的。但即使这样,我也犯了不少的错误。
从最大的说起吧,我的最大一个失误就是因为胆子太小,不敢冒进。这可不是反着自夸哈。确实是没有太大的胆量,所以很多的设计改进是基于过去的基础进行的。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容易被批准。
因为投入不会太大,即使失败也不会对企业造成太大损失。毕竟是基于以往的基础和经验进行的改进型设计嘛。但这样做也会出现一个大问题就是:你无法从根本上突破。因为要借用过去产品的毛坯,零部件,做有限的改动,这就极大的限制了想象力和设计空间。尽管见效快,老总直夸,但是自己觉得挺失败的。因为至今我也没有太大的突破性产品设计出来。
听销售上讲:我们的客户看到我们的产品容易和某某品牌进行比较,因为外观区别不大。这样一比,我们的产品卖不上价格,就算质量再好,性能再稳定,名气太小呀。
我们老总又是那种不舍得投入广告的人,他总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发展要循序渐进”。我个人并不赞同,感觉太保守。但是,蹊跷的是很多客户也不清楚是通过什么主动找上门。所以,长期以来我也没有办法证明我是对的,老总那样是错的。索性继续搞我的设计吧。
说到这里,倒是想暂停一下,问问大家你们觉得企业是该花钱做网站,做宣传呢还是应该靠品质赢得客户,靠客户口口相传来慢慢扩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