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件仓的管理一直以来仓储行业领域中难度最高的一类,从配件备货量、超多的SKU号、以及复杂的生产批号管理等方式,都是造成配件仓管理难度过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库存量备货更是配件仓的管理环节,Smart WMS将与大家共同深入探讨配件仓如何做好最低库存量的设定。
一备货量设定原则
传统管理方法的基础为储备定额,即在一定的时间内需储备多少件配件;放眼国内跟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方式是以最低备货量为原则的储存方法,此方法是一种比较科学、操作方便、效率及效益均很高的现代管理方法,在运用操作上适合于各类企业,更是能够通过与相应WMS系统的数据相结合来进行操作。
二五步搞定最低备货量
1建立配件与设备的对应关系
依据现有的配件目录,同时根据设备的编号来确定配件的编号代码,列出完整的配件目录或清册,建立起之间的联系。
2计算平均出库值
依据仅2年消耗量的平均值列出每种配件的季、月或年的平均消耗量,同时按此折算出每个配件的平均消耗周期。
特别注意:这是一项繁重且细致的工作,有时配件的消耗规律性并不强,因此,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必要时采用加权的方法来解决。同时,在计算最低备货量时应留有余地,以使备货量既经济又合理。
3供应商梳理
每种配件都应有两个以上的供应单位,要根据价格、交货期和质量等综合因素来确定每种配件的供应时间。供应时间是确定整个配件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得出合适的数据。最后,在确定供应时间时应留有适当的余地,尤其是在不确定因素较多时更应注意。
4最低备货量计算
直接举生硬的公式来套大家可能难以理解,下面列举一个在网上比较有名的案例来说明如何计算最低备货量:
如某配件的平均消耗量为每月5个(此种配件属于消耗量比较大的配件,以按月计算消耗量比较合适,对一些消耗量较小、如几个月才消耗二、三件的配件,则采用消耗时间的方法比较恰当),供应周期为3个月,如当库存量为巧个时提出订货,则此3个月内要消耗15个配件,即库存全部消耗完时新订配件正好到货。
然后加上一个库存底数5(考虑到统计平均误差及到货时间的误差等因素,这类件的库存底数可按1个月的消耗量进行计算),即最低备货量为15+5 = 20个。即以3个月供应周期内的消耗量加l个月消耗量的备用量作为此配件的最低备货量,到达此点时即提出订货。
订货量应不低于供应周期的消耗量,可根据批量价格等因素来拟定。一般须作经济分析,即根据批量价格与零售价格的差价与库存占用资金的利息作比较,以及企业经济状况等因素来确定订货批量,一般在订货形不成批发价格时,应以最低需要量进行多次订货为宜。
这样,可以计算出每种维修用配件的最低备货量。在计算过程中,最后增加的库存底数是个变数,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及使用和供应的情况进行确定,目的是要给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误差值留出余地,以保证最佳的效率和效益。
5按照最低备货量进行工作
当上述工作进行完毕后,即可列出全部维修配件的最低备货量清单。必须注意,当库存达到最低备货量时,应及时发出警告并及时订货。如果没有预警和及时订货的保证,此管理系统也就失灵了,就又回到了传统的按年度消耗量订货的老路上,势必引起库存量及占用资金的剧增。所以,最低备货量法之所以能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关键在于它已与及时订货系统相结合了。
结合WMS系统,则备件出人库的情况要全部、及时地反映在计算机上,系统也须设置最低备货量(点)的报警。即打开系统时,到达最低备货量(点)的配件应在屏幕上有醒目的表示,如变色、发出指示记号等,并应能随时单独调出到达订货点的配件清单,以便发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