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CFX处理弹丸在超音速下的烧蚀问题

怡宁2018 发表于 2018-12-16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 复制链接分享      上一主题  翻页  下一主题
    弹丸在高速飞行的过程中,由于稠密的大气,弹丸的表面将经受剧烈的气动加热,当弹丸的温度达到材料熔点时,弹丸局部就会开始熔化,熔化的部分将会立即被除去,这就是所谓的气动烧蚀现象....为了简化计算,本次算例采用的金属为铝,计算时间为1.6秒。

问题描述:

    弹丸在高速飞行的过程中,由于稠密的大气,弹丸的表面将经受剧烈的气动加热,当弹丸的温度达到材料熔点时,弹丸局部就会开始熔化,熔化的部分将会立即被除去,这就是所谓的气动烧蚀现象。实际的烧蚀不单单是高温熔化的过程,它还包括金属的氧化反应。金属氧化物的熔点一般为金属纯净物熔点的一半低一点。一般弹丸采用高熔点的钨作为材料。为了简化计算,本次算例采用的金属为铝,计算时间为1.6秒。
涉及到的问题:

    超音速问题,超音速的求解与一般流动的求解方法略有不同,超音速问题尤其对求解时间步与网格质量的要求相当高,非常容易出现求解发散的问题。其二就是动网格问题,要使用动网格来模拟材料的烧蚀。其三是网格的重构,当壁面发生较大变形时,网格质量不能维持计算,需要进行网格重构。CFX中并没有自带的网格重构功能,必须依靠第三方软件完成。
这里先开一个头,我会慢慢来完成这个帖子,这个帖子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超音速问题的处理方法,第二部分是CFX调用user fortran实现动网格。
案例介绍

    首先把模型发上来,计算域的大小和形状都是靠经验选取的。外流场的形状为半抛物线形,这样生成的网格方向与流场的流动方向能够高度保持一致,对于提高数值计算的精度有很大帮助。
WcDc499zzGwlWCe3.jpg

    对于边界条件的设置,CFX处理超音速问题与FLUENT略有不同,CFX进口可以选择速度入口、压力入口,可以定义流速、总压或者静压,总温或者静温,出口边界只需设置为超音速即可,没有多余的选项。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超音速问题,其实超音速问题可以分为两种,风洞内的超音速问题与大气环境下的超音速问题。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被测物体是否真实的发生了运动。风洞环境下的入口边界中我们一般会指定总压,总温,以及当地的音速,当地的音速只与当地的静温和材料有关,有兴趣的可以查看ansys帮助文件。而对于外流场问题,我们能给定的是静压,静温以及入口速度(已知的,与被测物体的相对速度)。静压与静温表示的是环境温度,外流场条件下会比较容易给定。风洞条件下的静温与静压是ma的函数,而ma又与温度等有关,所以风洞条件下会直接给定总压与总温。
介绍网格的生成方法

    下面介绍网格的生成方法,首先要解除一个误区,网格的稀密程度只与计算结果的精度有关系,对于计算的收敛特性是没有绝对关系的。一个case的收敛好坏,与边界的设置有关,还有一个就是网格的质量。这里所说的质量,并不是简单的正交角和雅阁比矩阵的质量。它包括:边界层的布置是否合理、网格由疏到密过渡的控制以及网格的均匀程度。这些都会影响到计算的收敛特性。下面看网格的生成,要求要有边界层,网格有稀到密有很均匀的过渡。

AjwuQ3q2bQ2S2st0.jpg

边界层的控制
OMv026e373ytCwol.jpg

网格由密到疏的均匀过渡。
Wy6KS6sQ9j4D7Xaj.jpg

    对于超音速问题,边界层网格的划分对计算的影响非常大,所以这一部分的处理要花费一些精力。

二维网格准备

    本次算例准备的是二维网格,我是简单进行了一次拉伸,生成两层节点。实际理想的二维计算应该是取计算域的一半,把对称轴取出来,然后旋转3度或者5度,这样的网格是与FLUENT中的旋转轴对称相一致的。但是我拉伸成平面的二维是有好处的,这是为后续的动网格做准备。如果选择轴对称的二维模型,在对称轴上,每个单元都是三角形的,而弹丸的其它部位(轴之外)则都是四边形的,这样USER CEL的循环位置既有四边形又有三角形,不容易能控制循环位置,而采取拉伸操作的话,弹丸的壁面全部为四边形。
CFXPRE中的设置,本次测试的工况为8MA,环境为海平面10m处的环境,环境压力101325pa,温度300K。气体选择理想气体,湍流模型选用SST模型(SST模型的兼容性比较好,壁面函数的选择与否也是自动的)。
进口边界条件:如下图所示
mPxo29794297XXxW.jpg

    出口的设置直接设置为超音速,没有其它的附加选项。另外设置好对称面。
    因为流体计算域与固体计算域都是在ICEM中一起划分的,她们的交接面是共节点的,一旦设置好两个计算域,交界面会自动生成。
    对于共轭传热的流固交界面,不论网格是否共节点,网格的匹配类型都要使用GGI格式。首先建立的是一个稳态的,没有动网格的case,我们首先要把流场计算准确,否则后续的工作都是徒劳的。
    边界条件设置好之后,尽管是稳态的计算,这里一定要给定一个流场初始化,分别指定速度、压力、温度。(对于收敛有极大的帮助)
    初始化完毕之后,要进行时间步的控制。虽然是稳态的算法,但是CFX使用的是伪瞬态算法,这里也存在时间步的概念。与瞬态不同的是,对于共轭传热的问题,稳态算法可以对流体域和固体域指定不同的时间步长。一般的共轭传热问题,固体域的时间步至少是流体域时间步的100倍以上,甚至更大。这里我们只需要把流体域时间步长的选项设置为‘保守的’。或者把时间步系数设置为0.1或更小。
    我们要反复的观察残差的收敛曲线,如果残差的收敛曲线呈现上扬或者持续不下降的趋势,说明时间步还是过大了,这样反复的调整。
    看一个比较好的残差收敛曲线
NN5Buvkn7SQ7E0od.jpg

    计算开始一般都是波动的,但是一段时间之后,残差曲线能够稳定的下降。这就说明我们的网格、边界条件、时间步设置的比较合理。这样的计算结果才有可信度。
    看一下没有考虑烧蚀的计算结果,
压力场:
LJNChVonWWe0mdk5.jpg

温度场:
E6X5NSDWzXs3787z.jpg

温度场近景:显示一下温度范围

plCTdGMDKRXJCCbR.jpg

    可以看到,8Ma条件下,弹丸的头部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300以上。
    流场的计算调试好之后,下面就要考虑烧蚀问题了,下面我会简单介绍一下烧蚀的基本原理,以及实现烧蚀在CFX中的遇到的难点。
    首先介绍弹丸烧蚀的原理,在流固共轭传热的交界面上,热流量会从流体计算域流向固体域,这些热量会产生两个效果:1,以热传导的方式(固体域不存在对流)传入固体域的内部,导致内部温度升高。2,产生气动烧蚀,气动烧蚀也是一种吸收能量的方式。
    在这里有几个物理概念:q,热流量单位W/m^2;F,熔化热单位KJ/kg;K,热导率单位W/m×K。还有一个表征弹丸表面切向与来流方向的夹角,beta。

    假设Ds为弹丸在水平方向上烧蚀掉的厚度,在deta t时间内,如果控制体是无限薄的,则固体域内热量的传导方向为弹丸表面的法向(无切向分量),这样只须在这个方向上列热量守恒方程即可。

Q×deta t= q(in)×deta t+ Ds×sin(beta)×density×F

    这个方程中,Q是流体域提供的热流量,在CFX中对应的变量为 Heat Flux;q(in)表示流入固体域的热流量,因为固体域不涉及对流项,所以q(in)可以表示为温度沿弹丸法向(指向固体域)的梯度与热传导率的乘积(温度的梯度和单元法向量是CEL功能实现不了的,这里就要用到USER FORTRAN);另外,Ds为水平的后退距离,为了保证网格的质量,我们要求弹丸沿表面法向的后退速度,这个很简单,沿法向的后退速度为 Ds/deta t×sin(beta)。

最终形式为:


VKQI34IiGnX3H4m4.jpg

    每个单元节点的位移(displacement)需要我们知道热流量Q,对应固体域在此节点处的温度梯度,以及单元的法向量。
难点来了

    热量的守恒方程包含了两个计算域:流体域与固体域。我们知道,USER CEL是基于Nloc的循环,Nloc是不能同时在两个计算域上循环的。
    例如,如果要求流体域交界面上的节点位移,不单要有此节点的热流量,还要知道对应此节点的固体域的温度梯度。这个就是利用CFX计算这类问题的难点。
    我介绍一下我的求解思路:(在用到这些变量之前,把他们写为关于节点坐标的函数,调用的时候只要有对应节点的坐标就可以访问两个计算域的量)
    首先利用junction box routine在MMS中创建几个数据单元(makdat命令),单元的维度为交界面上节点的个数。还有几个单元数据,用来存储稍后得到的多项式的系数。调用的位置可以指定为user input
    然后继续创建一个junction box routine,要分别访问几个变量(getvar命令),包括:流体域内的热流量、固体域内的两个温度梯度、还有一个就是对应变量的节点坐标。

  距米网  

找到您想要的设计

工程师、学生在线交流学习平台
关注我们

手机版- 距米网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587号

©2017-2025 苏ICP备1804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