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数学方向的研究生到底要学些什么?
数学研究生(包括硕博)在大家眼中可能是比较神秘的一个集体,尤其是学基础数学,也就是纯数学方向的学生。本科生的数学课程很多人大概都有个了解,但研究生阶段的数学课程可能对不是圈子里的大众来说,还是并不广为人知的,那么(基础)数学研究生到底要上些什么课,学些什么内容呢?
国内高校基础数学系越来越倾向于招收硕博连读生和直博生,尤其是那些最好的数学系,以中科院数学所为例,名义上数学所的所有基础数学专业只收硕博连读和直博,而且大部分学生的来源是保研。而像北大的这种国内顶尖基础数学系,绝大部分研究生也是来自于保研,每年通过考研来的基础数学研究生基本上只有一两个。所以有志于在国内读数学研究生的同学还是要早作打算为好。
研究生的第一年基本都是上课,除去专业所需的课程外,其他课程的选择还是相对比较自由的。到了研究生阶段,数学研究方向分得特别细,例如有代数几何,代数数论,代数拓扑,非线性分析,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几何分析等等,学习什么方向这完全决定于你的导师。
当然,研究生的数学课程也有类似于本科那种必修课,这方面可能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规定,以数学所为例,学生自由选择数学基础课作为“专业学位课”,而这个“专业学位课”大概就是必修课的意思,必需要达到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不过学生有选择的自由,当然,这些都只能在前半学期决定,后期是不能更改的。
这一时期的数学基础课有:偏微分方程,微分流形,泛函分析,实分析,复分析,调和分析,李群,代数,交换代数,同调代数,李代数,代数拓扑,代数几何,黎曼曲面,黎曼几何等等。关于这些课程,有非常著名的GTM(Graduate Texts in Mathematics)研究生数学教材系列,我们当时的大部分课的教材都是GTM的。
看到这,可能有些同学会好奇,有些课不和本科时候一样吗?这种情况的确会出现,但大多数课只是名字一样而已,所学的课程已经远比本科时候深入。比如偏微分方程,数学系本科一般只会讲三种最重要的偏微分方程的特殊情形,也就是研究拉普拉斯方程,热传导方程和波动方程的一些简单的先验估计和求解,这种过程中也会接触到调和函数和格林函数等。但到了研究生阶段,我们将学习这些方程更一般的情形,而且关注的也不再是古典解,而是更一般的“弱解”,之后会导出各种各样的估计以及研究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这些内容和方法和本科时候学的完全不在同一等级上。
对于一些条件好的数学系而言,它们会为高年级本科生安排许多选修课,所以确实会有一些本科生已经学过一些研究生数学,比如交换代数和黎曼几何等,一般985的数学系都会给本科生开这些选修课,其中一些课直接就是本研合上的。而实际上,那些学得好的数学本科生水平绝对不会比研究生差,这些基础扎实的本科生在本科阶段学了研究生的数学之后,其中一些完全已经达到了研究生的知识水平。
到了博士阶段,需要上的基础课实际上已经很少,但一些数学系可能还是会有所要求,例如数学所要求博士必须在代数几何、代数数论、代数拓扑、偏微分方程、李理论、调和分析这六门基础课中选修四门并且考试合格,否则将无法取得学位。对于硕博连读和直博的学生而言,他们完全可以在二年级或三年级时就完成这些课程,所以经常会出现本硕博三种学生同时上一门课的“盛况”。
除去这些基础课外,最重要的莫过于讨论课,这些“课程”往往并不是真正需要上的课,而是大家一起交流讨论的平台,一般由同一导师的学生或者专业相关的同学组成,而讨论的内容大多由导师给定,可能是某一本书,也可能是某一篇论文,或者干脆就是某一个没有被解决的难题。相对于基础课而言,讨论课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往往和自己研究的方向直接相关,同时也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理解数学的情况,在这种大家共同探讨的情形下,自己到底懂不懂立马就可以被识别出来,所以想蒙混过关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研究生而言,大部分时间实际上处于自学状态,有了数学基础之后,一些更为专门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自我思考来掌握。到了这种阶段,老师已经不可能像对本科生那样耳提面命,更多地是要锻炼自己学习和研究的能力。给你一本书或者一篇论文,如果脱离老师的指导就束手无策,那么这样的研究生肯定是不合格的。
总结
总的来说,基础数学的研究生所需学的内容还是非常多的,而且这和具体的学习方向也是息息相关的。相较于本科阶段而言,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内容更为专门和艰深,而且学习的来源也不在局限于教科书。更为重要的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为了今后可以独立开展研究活动而做准备,所以自学能力一定要锻炼出来,切不可满足于死记硬背拿高分,这对自身的能力培养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从学习过渡到研究,这是需要在研究生阶段完成的转变。
国内高校基础数学系越来越倾向于招收硕博连读生和直博生,尤其是那些最好的数学系,以中科院数学所为例,名义上数学所的所有基础数学专业只收硕博连读和直博,而且大部分学生的来源是保研。而像北大的这种国内顶尖基础数学系,绝大部分研究生也是来自于保研,每年通过考研来的基础数学研究生基本上只有一两个。所以有志于在国内读数学研究生的同学还是要早作打算为好。
研究生的第一年基本都是上课,除去专业所需的课程外,其他课程的选择还是相对比较自由的。到了研究生阶段,数学研究方向分得特别细,例如有代数几何,代数数论,代数拓扑,非线性分析,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几何分析等等,学习什么方向这完全决定于你的导师。
当然,研究生的数学课程也有类似于本科那种必修课,这方面可能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规定,以数学所为例,学生自由选择数学基础课作为“专业学位课”,而这个“专业学位课”大概就是必修课的意思,必需要达到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不过学生有选择的自由,当然,这些都只能在前半学期决定,后期是不能更改的。
这一时期的数学基础课有:偏微分方程,微分流形,泛函分析,实分析,复分析,调和分析,李群,代数,交换代数,同调代数,李代数,代数拓扑,代数几何,黎曼曲面,黎曼几何等等。关于这些课程,有非常著名的GTM(Graduate Texts in Mathematics)研究生数学教材系列,我们当时的大部分课的教材都是GTM的。
看到这,可能有些同学会好奇,有些课不和本科时候一样吗?这种情况的确会出现,但大多数课只是名字一样而已,所学的课程已经远比本科时候深入。比如偏微分方程,数学系本科一般只会讲三种最重要的偏微分方程的特殊情形,也就是研究拉普拉斯方程,热传导方程和波动方程的一些简单的先验估计和求解,这种过程中也会接触到调和函数和格林函数等。但到了研究生阶段,我们将学习这些方程更一般的情形,而且关注的也不再是古典解,而是更一般的“弱解”,之后会导出各种各样的估计以及研究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这些内容和方法和本科时候学的完全不在同一等级上。
对于一些条件好的数学系而言,它们会为高年级本科生安排许多选修课,所以确实会有一些本科生已经学过一些研究生数学,比如交换代数和黎曼几何等,一般985的数学系都会给本科生开这些选修课,其中一些课直接就是本研合上的。而实际上,那些学得好的数学本科生水平绝对不会比研究生差,这些基础扎实的本科生在本科阶段学了研究生的数学之后,其中一些完全已经达到了研究生的知识水平。
到了博士阶段,需要上的基础课实际上已经很少,但一些数学系可能还是会有所要求,例如数学所要求博士必须在代数几何、代数数论、代数拓扑、偏微分方程、李理论、调和分析这六门基础课中选修四门并且考试合格,否则将无法取得学位。对于硕博连读和直博的学生而言,他们完全可以在二年级或三年级时就完成这些课程,所以经常会出现本硕博三种学生同时上一门课的“盛况”。
除去这些基础课外,最重要的莫过于讨论课,这些“课程”往往并不是真正需要上的课,而是大家一起交流讨论的平台,一般由同一导师的学生或者专业相关的同学组成,而讨论的内容大多由导师给定,可能是某一本书,也可能是某一篇论文,或者干脆就是某一个没有被解决的难题。相对于基础课而言,讨论课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往往和自己研究的方向直接相关,同时也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理解数学的情况,在这种大家共同探讨的情形下,自己到底懂不懂立马就可以被识别出来,所以想蒙混过关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研究生而言,大部分时间实际上处于自学状态,有了数学基础之后,一些更为专门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自我思考来掌握。到了这种阶段,老师已经不可能像对本科生那样耳提面命,更多地是要锻炼自己学习和研究的能力。给你一本书或者一篇论文,如果脱离老师的指导就束手无策,那么这样的研究生肯定是不合格的。
总结
总的来说,基础数学的研究生所需学的内容还是非常多的,而且这和具体的学习方向也是息息相关的。相较于本科阶段而言,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内容更为专门和艰深,而且学习的来源也不在局限于教科书。更为重要的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为了今后可以独立开展研究活动而做准备,所以自学能力一定要锻炼出来,切不可满足于死记硬背拿高分,这对自身的能力培养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从学习过渡到研究,这是需要在研究生阶段完成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