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安全的误区你有几个
汽车安全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想当然的误区当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会,你也有吗?
车皮越厚,汽车就越安全
这是最常见的误区,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车子外壳越厚越重,就一定越安全,相反又轻又薄的车一定是偷工减料。其实车辆的外壳就像是皮肤,虽然较厚实的皮肤能抵御轻微的刮擦,但是遇到激烈碰撞时所起到的作用则微乎其微。要判断一辆车是否经得起碰撞,其实是看车架的强度,就好比人的骨骼。
事实上,车架结构才是决定它是否安全的重要因素,一台车上最坚硬的部分是车架的驾驶舱,它必须保证在剧烈的碰撞中不变形和挤压,给乘客留下“生存空间”,至于车头和车尾,对大多数轿车来说都是服从吸能功能的溃缩区。我们在看F1比赛时,经常看到赛车轱辘,悬挂,外壳等漫天飞,整台车好像灰飞烟灭了,但是驾驶员往往安然无恙,这一切当然和车皮是不是结实无关。所以,哪怕车身被撞得惨不忍睹,只要里面的乘员安然无恙,这款车就是安全的。
车越重,汽车就越安全
若其他情况都不变,只是车重增加反而会使操控极限和制动性能下降,更不安全。举个极端的例子,一辆车难道只要在车里多放砖头就可以提高安全性?车重不代表安全,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品牌厂家越发重视轻量化车身结构的研究,同时,不断有新型材料也在投入使用。我们说到高速公路行驶“发飘”一词时,不是因为单纯的车重了行驶就稳定了,底盘结构和技术才是关键。实际上目前A级车安全性比较好的高尔夫7,质量恰恰是最轻的。
防撞梁越硬越好
防撞钢梁主要是在低速碰撞时才起到保护作用,在高速碰撞时,车身结构才是决定性的,当然了,如果速度高到一定程度,起作用的就只能是上帝了,所以控制车速是极其重要的,十起事故九起快。
防撞钢梁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保证车辆在低速碰撞的时候不至于发生过多的形变,这样可以降低维修成本。但是,防撞钢梁的结构强度是不能超过车体自身强度的,道理很简单,防撞钢梁如果比车体自身还要强,那么撞击时,动能就会直接传递到车身,这时防撞钢梁就会成为一个破坏物,自己没有损坏反而会损坏车体自身。
当然,有防撞钢梁肯定会比没有防撞钢梁要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硬度要与车身设计相匹配,设计合理的防撞钢梁应该要起到低速抗撞击,高速吸能的作用。
碰撞后,变形越小越安全
其实好的安全性,应该是车上的吸能部件(包括保险杠、防撞杠等)通过形变和位移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确保乘员的安全。不要以为一些碰撞之后,变形很夸张的车就不安全,其实,你应该去看看碰撞之后的乘员生存空间,它会告诉到底安全不安全。
主动安全比被动安全重要
网上有很多人说主动安全好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比事故发生了以后才用来减小事故损伤的被动安全用处更大。所以很多人会优先选择ESP而不是侧气囊或者碰撞成绩整体更好的车。这个说法不是完全对。
市区驾驶,最危险的事故往往是因为你没注意或者对方没注意,在路口一辆车垂直撞向另一辆车,这种情况下一般你是无法躲避的,此时侧气囊气帘和好的车架刚性就会很有用。
而在高速上行驶,在一些无法避免的险情出现时,正确的做法是刹车撞上去,而不是急打方向盘(即使有ESP,还是很容易侧翻),这种时候,好的车架刚性,和头部气帘、膝部气囊的配备,也比ESP更有用。
中速紧急避险,ESP有帮助,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情况,贸然变线,还是可能会撞到侧面的车,造成更大的损伤。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优先踩死刹车。在有正面气囊,全车人都有安全带,小孩坐在安全座椅中的情况下,市区正碰基本不可能对乘员造成什么伤害。
ESP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是雨雪天气可以防止车辆打滑。对于北方一些地区,这个影响确实很大,ESP应该被优先考虑。
总得来说,两者都很重要,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应该至少选择ESP和侧气囊都配齐的车型。
SUV又高又大,安全性比轿车好
国人钟爱SUV已经不是什么秘密,问起原因十有八九都说SUV看上去比较安全。事实上,在国外的汽车安全评价机构的评测中,轿车的安全性要远高于SUV车型。
现在的大部分城市SUV都是在轿车底盘的基础上研发的,换装更大的车轮,使离地间隙增大,上面再套上一个更大的车壳子,形成一台高大威猛的SUV。这样的车型重心高,操控极限远没有轿车高,更容易失控。车身结构上也可能没有轿车合理,在碰撞试验中得分低于轿车。所以SUV更安全很多时候只是一种错觉而已。
说在最后:
每件事情都有多面性的,不要从一个角度去评判一件事情的好坏。汽车安全也一样,有用金刚不坏之身,却保护不了车内的人员那有什么作用?汽车安全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每个品牌每年都花费不少时间和金钱去研究这个课题,当然它们之间的理念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共同的目的都是保护人(包括车内、车外)。如果再单凭国籍、车身厚度或者车辆受损程度去评判一款车型安不安全,是不是有点太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