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充电站不赚钱没人做?汽车厂商:我们自己来
加州的特斯拉超级充电站
网易科技讯 3月2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经过多年的犹豫,汽车行业明白,它需要亲自动手为电动汽车建造充电网络。
就在几年前,对于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问题,汽车制造商的回答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不是我的份内事。”如今,它们开始意识到,没有其他人会去打造规模上可刺激电动汽车销售的充电站网络,所以它们必须亲自动手。“充电基础设施是一个瓶颈。”麦肯锡咨询公司欧洲汽车业务主管安德烈亚斯·奇斯纳(Andreas Tschiesner)表示,“汽车厂商准备亲自搭建了,因为这一切不会自己从天而降。”
大众汽车、戴姆勒、福特汽车和宝马公司联手创建了Ionity,那是一家正在欧洲各地建造充电站的公司。大众汽车已经成立了Electrify America,后者将在美国投资20亿美元建设充电站,这家德国公司也在考虑在中国展开类似的动作。保时捷正在经销商处部署充电桩,并正与宝马和西门子合作开发超快充电技术。日本的几家大型制造商已经携手成立了一家公司来推动快速充电桩的部署。
图:保时捷研发中心的一辆电动汽车原型
这些行动发生之际,正值汽车制造商们准备向市场投放大量的电动汽车产品。咨询公司AlixPartners预测,在截至2023年的五年里,全球汽车制造商将花费2550亿美元开发200多款电动汽车车型。通用汽车公司预计,到2026年,其电动汽车年销量将达到100万辆。大众汽车表示,到2025年,该公司将拥有50款电动汽车车型。宝马则将拥有12款,雷诺将拥有8款。彭博新能源财经的分析师科林·麦克拉彻(Colin McKerracher)指出,为了说服消费者购买,“汽车制造商需要创造一种良好的充电体验”。
图:宝马i3电动汽车
目前,大约80%的电动汽车充电是在家里或工作单位完成的,但调查显示,在外奔波时的充电问题是消费者的一大担忧:41%的德国人和36%的法国人担心不能给他们的电动汽车重新充电——七八成的人认为续航里程不足阻碍电动汽车的普及。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推广,更多的买家将会是公寓住户和其他的汽车拥有者,这些人将没有一个专门的停车位,因而无法方便地使用插头。国际能源总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的电动汽车占比将达到30%,这将需要多达3000万个公共充电站,即目前的50倍。但是从经济成本来看,建造它们是很困难的。彭博新能源财经表示,快速充电站每天至少需要有8个客户才能实现收支平衡,而许多充电站很难做到这一点。
图:在充电站充电的一辆大众e-Golf
风险在于,如果汽车制造商建立自己的充电网络,充电的碎片化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2种插头类型,至少具有8种充电速度,要想像在本地的Texaco、Shell或Kwik-Stop上加油一样轻松地使用它们,就需要向各种供应商购买多项订阅服务。沃尔沃首席执行官哈坎·萨穆埃尔松(Hakan Samuelsson)表示:“当你要出远门时,你需要快速充电。不幸的是,现在充电网络有点散乱,由多个不同的系统组成。”今年2月,沃尔沃推出了它的首款纯电动汽车。
汽车制造商中唯一的例外是特斯拉,该公司2012年开始制造超级充电器,为其汽车的买家提供服务。如今,它在四大洲1400多个地点拥有近1.3万个充电站点。因此,特斯拉成为市场领导者也就不足为奇了。自2010年以来,特斯拉共售出了近40万辆电动汽车。即便如此,该公司的充电站也可能很难找到,而且并不总是能正常使用。L.E.K. Consulting咨询公司合伙人阿希什·康纳(Ashish Khanna)称,尽管特斯拉目前的充电网络覆盖的范围很广,但“随着特斯拉加速生产成本较低的Model 3,如果它每年的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的话”,那该网络也将会变得没有意义。“毫无疑问,他们将需要进一步扩大其充电网络的规模。”L.E.K. Consulting为汽车公司提供电动化转型方面的咨询服务。
今年4月,多家汽车制造商的合资企业Ionity在德国建造了它的第一个快速充电站。到2020年中期,它将在欧洲拥有400个快速充电站,或者说在欧洲大陆的高速公路上每120公里(约合75英里)就有一个。该网络将配备充电底座,与路上的大多数汽车兼容,比特斯拉的效率高出50%,能在8分钟内增加200公里的续航里程。虽然目前的汽车无法以那样的速度充电,但保时捷预计明年冬季将推出Taycan,这是一款可以充分利用离子网络的全电动轿车。Electrify America LLC表示,它拥有100多个充电站,公司计划到今年7月拥有近500个充电站,覆盖大多数的电动汽车。Electrify America LLC首席运营官布伦丹·琼斯(Brendan Jones)表示:“汽车洪流即将来临。我们希望把基础设施做到位。”
总而言之,在2023年前的5年里,汽车制造商将花费2550亿美元开发数百款电动汽车,将需要一个广泛的充电站网络来说服消费者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