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非标自动化同业经常讲,提高自身设计水平的方法,无非是:多看书、多看标准件、多看展会、储备电气知识等。 作为一个在非标行业自动化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想在这些之外补充一些,算是自己慢慢走来的一些经验教训吧。 想到哪说到哪,抛砖引玉,权当分享,谨作给学生后辈参考。 二、组立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首先强调‘组立’对于非标自动化机械工程师的重要性。这里可以分开两点论述: 1、为什么想独立做大型设备的设计研发之前,先乖乖的干一两年组立; 2、当你是设计研发的职责的时候,组立对于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设计,是项目的主脑,组立电控所有要注意的要点,可能存在的无法解决或者不够稳定的技术难点,应该都是设计要预想到的。 你应该做到提前告诉他们可能某处有一个地方你要特别注意、某处可能出现什么问题你可以尝试这样那样去的解决方案。 虽说是电控给了设备以灵魂,但是,所有的动作和逻辑都是设计预想好的,你才是创造者,电控只是用程序去实现和控制。 那么话说回来了,组立就是实现你预想的机构方向的布局的人,抛开加工的品质不谈,组立的责任心细心严谨技术都可能直接间接影响项目进度或者性能或者稳定性。 也许只是某个毛边未处理,造成你产品刮伤;也许只是靠销的面没贴紧,造成你一整组工站偏了十条; 也许只是某个关键工件没消磁,造成产品取不走放不稳…这些小问题我都遇到过,真正发现根源了处理起来快则几分钟慢则几个小时,但,可能发现根源的过程要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呢? 也许你足够强到了现场扫一眼就能发现根源所在,也许你足够强那么这些你会提前交待组立甚至自己重点检查这些高危所在,也许组立足够给力那么这些根本不会发生… 所以,组立对你很重要,组立的工作你也要相当熟悉,直白的说:你自己组立的时候发现的缺陷和不足,都能化成宝贵的经验让你设计的时候不再犯错,你自己组立的时候思考的逻辑和作业的手法又能让你在设计时候多一种角度去审视。 组立真的很重要!
三、画图不难,难的是为什么要这么画 我经常给我带的设计新人、组立新人讲的一句话就是上面这句了。画图真的不难,CAD这种简单到极致的就不说了,3D软件我在学校不过入门一两种,毕业七年到现在是第四家公司。 每家公司我都要换3D软件,最开始是UG,然后proe,然后invertor,现在osd,真的一点也不难,每次不过几天时间就能掌握新软件了。 过往带新人经历来看,愚钝者不过三五天一周即可2d抄图,三五天一周即可3d,聪颖者一两天就行的我也见过。 但是,抄图不等于设计,会画不代表懂。就简单的一个过定位,书本知识死板枯燥但是不见得多少人能记下,实际运用中不见得有多少人真正掌握。 我见过不计其数的已经干了几年设计的老鸟还在犯着过定位的错误,他肯定懂得这个概念,但实际运用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 设计背后所代表的不仅是机械知识,也代表了相关学科知识,更代表了无数的经验积累。 你决定这个外形用圆的而不是方的,当你能够轻松的说服所有质疑反驳的意见的时候,换句话说所有质疑反驳你全都已经考虑过了,圆的就是最优解,这时说明真正是懂得什么叫设计。 四、经验的积累 这个话题真是范围太大了,只能简述一些自己的观点,见微知著! 我刚毕业的时候也特别喜欢翻FA型录,所以很早很早我就发现了巧妙的手指气缸。 同时发现了一些神奇的小玩意:旋转夹紧气缸、增压缸、二程(多程)气缸、台阶销、内牙销、多pin插头等等…工作中了解冲模、塑模、电镀制程,对于了解产品原料工艺制程、稳定性和尺寸波动特性挺有帮助,额外的也能学而用之,做裁切工站还有长料带传输等都可拿来参考等等… 闲着蛋疼就学习电控编程和接线、学机器视觉实验和编程写条件写数据库,这些都比不上专业的同事那么专业,但如何配合协同、怎样舒服好做尽量不要别扭难受等等… 看看日本人的美国人的德国人的设备,有实物看实物,有图纸看图纸,能剖析动作最好,实在不行看2d图纸也能学习标注习惯、加工水准、图面规范… 总结:可能因人而异,我平日好奇心就比较旺盛,但私以为,想积累经验恰恰需要这样时时对事事都多看一眼多想一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日本工业,某些方面领先了十年以上,可能我这么说有些人不高兴“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士气”,理智点吧,几种大规模使用的钢材只有日本有配方,要用就必须进口,你我空口爱国有何用? 更何况自动化工业,日本技术上领先不止一点,理念也是引领亚洲潮流,再加上变态的日本人对细节的苛刻,有空多学学日本的,好处多多。 现实很残酷! 纵使你和我一样对于“方案一回过”有着多么多么美好的期盼,但是请还是做好方案被毙掉然后推翻10%~90%不等程度再重新来过的思想准备…… 即使辣么好兆头的杯子都没用好么。 五、谈谈非标自动化行业前景 不妨抛出一个结论,在“2025工业4.0”这样的大时代面前,除非抽身不干或者转行其他行业,不然除了非标自动化,还有其他的出路么? 有人将非标自动化行业定义为“就是把国外设备本地化”。 “学习-模仿-创新”是一个过程,我国九十年代起步即落后的情况下,一开始只能是抄袭和模仿,但是一方面随着国内行业十几年的发展,某些行业某些领域已经逼近了世界主流水平。 另一方面处于国际化的大趋势下,技术层面的东西已经不分“国内”“国外”的说法,而是“我能”“我不会”这样的区分。 “根据客户需求,选型、匹配”,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做起来,难度也是相当的大。以我手头的一个项目而言,先上图:
这两张是时间表,小项目:10W的售价、6周的开发周期,1个机构设计、1个电控设计、1个组装调试共三名人力(主要是新行业+新技术=试验机,所以投入产出比会比较不好看)。 根据我的经验,近两年(2014~2015),一台中大型设备开发成本就需要:120W售价、10weeks的开发周期、2机构设计1电控设计3组装调试共七名人力。 综上所述,恐怕不是“选型、匹配”那么小的工作量吧! 非标自动化行业经过十多年的井喷式发展,开始走入平稳发展期,简单来说公司间竞争激烈/人员薪酬理性客观。 非标自动化机械工程师薪资从5K~15K都有(若是额外算上项目红利倒是真的很可观了),翻番倒真的不会,但是工科嘛,抛开信仰啊爱好啊情怀啊这些不提,也算是衣食无忧吧,饿不死也发不了大财。 项目红利方面,有的公司压根就没有,有的公司是总售价的1%~5%做为红利,也有的是项目利润的特定百分点做为红利;怎么分红利呢?有的是按特定的比例给相关人员,有的是给整个团队然后自由协调分配等等不一而足。 未来的出路嘛,传统技术岗位大抵如此——安安生生的攒经验升级高阶技术岗位/转行管理、销售、自己当老板。不知您的期望或者说梦想是怎样,安稳生活,一技傍身衣食无忧也算是一条闲逸的人生之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