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准航母”直升机驱逐舰,设计上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奇异果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9-12-27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 复制链接分享      上一主题  翻页  下一主题
被称为“准航母”的“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近年来备受各国海军关注,日本海上自卫队也因其在没有真正航空母舰的情况下,仍在海上强国中存有一席之地。这艘新型直通甲板的水面战舰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接下来我们将从结构布局、动力系统、以及隐身性能三个方面来认识一下这款战舰!
rxUU99v1xAbagxPf.jpg

日本“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伊势”号


结构布局:“日向”级驱逐舰标准排水量约为13950 吨,满载时,排水量可增加至19000吨。全长197米,舰宽33米,吃水7米。
岛式上层建筑位于飞行甲板即该级舰一号甲板的右舷。舰岛长约70米,底宽约9米。共有五层甲板,包括一号甲板和01至04甲板。飞行甲板一层设有飞行准备室以及飞行员室和甲板作业人员室。01甲板和02甲板主要用于安放通信设备。舰桥位于03甲板前部,航空管制设备则位于03甲板的后部、烟囱的后面。最上层的04甲板则被FCS-3多功能雷达的固定式阵列天线及雷达配套设备占据。此外,还有一座塔型前桅,内置了各类天线、雷达和电子战系统。
ABBezEAk06m9zVHA.jpg

“伊势”号(DDH-182)舰岛前上部的详细视图


主船体共分七层,从飞行甲板正下方的2号甲板向下延伸至7号甲板。飞行甲板长195米,宽33米,设有4个起降点。拥有两部大型升降机用于运载飞机,还有两部小型升降机用于运载弹药和物资。运载飞机的两部升降机往返于飞行甲板和位于四号甲板的机库之间,升降机最大运载能力为30短吨。前升降机长20米,宽10米,比后升降机(长20米,宽13米)稍小。后者可运载一架主旋翼展开的SH-60K反潜直升机。在飞行甲板上还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安装舰艏“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一组16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两系统均位于右舷)以及各种通信设备。
二号甲板最前端放置有系泊设备。该层甲板的其他空间有许多不同的用途,包括战斗信息中心、医疗设施、舰长室和军官室。后两类设施位于机库上方的走廊处。舰艇左舷的舷侧通道既可通往飞行甲板又可通往二号甲板。舰艉的“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位于二号甲板尾部的左舷舷台上。在3号甲板上,除舰艏位置的一个绞盘舱外,还包括军官住舱和声呐室。该级舰舰体上共有三个舷侧舱口,用于放置汽艇,舷侧舱口所处位置即在三号甲板一层。
agETomT80J49s98E.jpg

“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日向”号


机库位于两部升降机之间,长约60米,占据了4号甲板的大部分空间。机库中央有一道防火门,将机库一分为二。直升机维护设施位于后升降机的后面。可通过舰艇右舷的舷侧跳板抵达机库甲板。在舰艇靠泊时,舷侧跳板可方便人员登舰,物资和小型车辆的上载。再往下的几层甲板主要设置了储藏室、舰员住舱、餐厅、厨房以及各类器材室。机械与损管综合控制室设在5号甲板。在最底层的7号甲板上设有轮机舱及辅助动力舱。两组减摇鳍的控制设备也在这一层。
动力系统:“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配备了全燃联合动力系统,有四台GELM2500燃气轮机驱动两个可调螺距螺旋桨提供动力。一号和二号燃气轮机位于前轮机舱,用于驱动左侧的螺旋桨传动轴,三号和四号燃气轮机位于后轮机舱,与右侧的螺旋桨传动轴相连。为减小噪音,每台燃气轮机均被置于隔声罩内,安装在减震基座上。舰上还装备有“普莱瑞—马斯克”降噪系统(Prairie-Masker),用于掩盖和屏蔽舰艇航行时螺旋桨和舰体产生的噪音。 四台燃气轮机的排气管均经过机库右侧通往岛式建筑上的两座烟囱。
WFU0jyAfqY6A2Hhq.jpg

日本海自“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


舰艇的辅助动力由四台发电机提供,每台发电机均由一台指定的燃气轮机驱动。四台发电机分别置于两个轮机舱前、后及其间的三间发电机室内。
在舰桥的控制下,燃气轮机可自主正常运转。通过机械与损管综合控制室内的操纵台,可对其运转情况进行监控,或进行直接操控。机械与损管综合控制室内还另外设有多个操纵台,用于监控辅助动力设备和配电网络的情况,以及进行损害管制。
tpB6G9GXzYG8p9bt.jpg

“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日向”号


隐身性能:该级舰干舷高,超出通用型驱逐舰近三倍,因而雷达信号特征明显是一个缺陷。减小雷达截面积是降低雷达信号特征的一种措施,其中最显著的是舰体轮廓外形和岛式建筑的倾斜角度。此外,可能会影响雷达反射的多个开口,如用以容纳小艇的舱口,均被金属网或金属板遮住。对救生艇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救生艇被倾斜放置,同时用网子将其遮住,以减小其雷达信号特征。

相关主题

  距米网  

找到您想要的设计

工程师、学生在线交流学习平台
关注我们

手机版- 距米网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587号

©2017-2025 苏ICP备1804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