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管理持续改善方案

JUMU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9-03-15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 复制链接分享      上一主题  翻页  下一主题
大野耐一说:当你开始思考时,能力就可以无限提升。 

仓库工作遇到了管理瓶颈,很难再有所寸进,为此王二很苦恼。

后来接触到精益的一些思想,特别是改善(Kaizen)的观念后,才算找到了方向。


ccrIH2qYFjLJojA4.jpg

    在管理思想中,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以及东边的邻居日本有两种不同的观念。西方惯于创新,即“巨大改进”,主要借助于大笔资金投入于新技术或设备。日本则遵从“逐步改进”的规律,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借助细小的渐进式改变产生的诸多小步伐改进,不断积累,从而最终提高工作标准。

改善强调以员工的努力、士气、沟通、训练、团队、参与及自律等来达成目标。

帕金森定律指出:一个组织在其体系建成之后便开始衰落。或者可以说,工作现场没有做好维持,每一件事都会退化。

因此,工作现场就需要通过持续的尝试和反思,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能够得到最大回报的解决方案。

改善目标包括:使工作更容易、使工作更安全、使工作更有效率、排除不方便的工作、节省时间和成本、建设愉快的工厂、在现有问题中找到突破、提高服务水平……

管理工作简单地说就是维持(SDCA)和改善(PDCA)。维持是保持当前工作顺畅运行;改善则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从而比原来工作的更好。

SDCA指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建立标准)、执行(Do,实施新标准)、检查(Check,确认标准执行情况)、行动(Action,根据发现的问题再进一步更新、完善标准)。

HIrHVvd0Hh00vHq6.jpg

    PDCA指计划(Plan,建立改善目标)、执行(Do,依计划行事)、检查(Check,确认是否按计划的进度在实行,以及是否达成预定的计划)、行动(Action,新作业程序的实施及标准化,以防止原来的问题再度发生,或是再设定新的改进目标)。

yGPP405355O7Cxur.jpg


PDCA与SDCA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轮子。

PDCA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SDCA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

标准化、6S及消除3M可以称为低成本现场改善的三大支柱。其中,消除3M可以作为随时检查或确认现场异常的检查表。

1、Muda(浪费):任何事情或活动,任何人体的动作,不会产生附加值的均称为Muda,而所有不增加价值的工作最终都会反馈到成本中(参考《七大浪费》)。

2、Mura(不均衡):不论何时,工作的顺利性被中断了,或是流程的流畅性被中断了,就表示出现了Mura。为此每一个人都必须调整其速度,以配合最慢速度人员的工作。

3、Muri(超负荷):任何费力及不规律的事,超过工作负荷的事,都显示出现了问题。


Rj9OUSfLOAfadb1O.jpg



改善活动有四种活动(或组织)方式。

一是通过将问题可视化来应对日常的问题,管理者需要主导,使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关键问题上。

二是为特定的问题组织跨职能的研讨会。

三是组织质量小组,即定期地把团队内的员工们集中在一起,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群策群力地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四是工人的个人提案建议,在管理者的指导和支持下,让他们阐明想要解决的问题,尝试自己的解决方法,检查效果,并让其他团队成员接受。

实施改善活动,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如:

1、抛弃传统固定的思想,平时认为是常识的工作方法,有可能不一定正确。

2、要分析问题的原因,需要先统计数据,要将结论建立在数据基础上,不要相信直觉和情感。

3、思考如何做下去,而不是为何不能做。不尝试着做就不能弄明白的事情非常多,很多时候都是尝试着做了才发现结果出乎意料。

4、不要寻找借口,从质疑现行的做法开始。

5、不要等待寻找十全十美的方案,即使只有50%的成功概率也要立即动手做。

6、坚持多做几次再比较结果,因为一项新措施显现积极成果之前总需要一段时间。

7、坚持第一次把工作做对的态度,坚持杜绝返工。要把下一流程当成最终客户,所以不要将不合格品或不正确信息,往下一流程传送。

8、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改进的潜力,改善从问题认定开始,永无止境,明知这样做会更好就必须坚持去做,这就是改善之魂。

改善的着力点很多,举例如下:

1、工作中有无瓶颈、有无障碍?重新安排物料位置,使用其它工具,能否提高效率?

2、作业流程是否顺畅、各流程环节同步吗?把工作分得过细,超越了需要的程度吗?工作中感觉特别的地方,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

3、工作中遵循标准了吗?流程可以改进吗?这项工作标准充分吗?作业方法安全、有效吗?与前面和后面流程的联系充分吗?员工是否经常失误?

4、工作效率还能提高吗?有节约时间的办法吗?员工的工作技能满足要求吗?

5、设备、工具是否发出异常的噪声?是否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6、有成本浪费吗,能否有办法更好地节约能源和资源?存在无效率、与工作无关的操作(动作),如寻找吗?有等待、无效行走吗?

7、工作现场有安全隐患吗?气氛压抑吗?工作中有令人讨厌的事务吗?

8、当前出现的问题是因为缺少系统才出现的吗?因为培训和教育不足才出现的吗?因为没有可用的规则才出现的吗?因为没人遵守可用的规则才出现的吗?
……


改善的真谛是自己从工作中找出问题,而不是参照上面的检查表。如果直接照搬这些项目作为改善依据,那请先从电脑前走开,继续回去学习,直到没有提示自己能找到可以改善的方面为止。

改善的步骤包括:
1、明确试图解决的问题。
2、明确希望得到的结果。
3、确定应该依据的原则。
4、检查是否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如果没有,分析原因?
5、总结从中学到了什么,后续该怎么做?

X4m4OZGBoP6G0ccm.jpg

改善中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对改善取得的成果要及时奖励。

重奖之下有勇夫,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激励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候对人们的贡献进行示范性宣传要胜过金钱奖励。

方式包括:邀请员工家属参观工作场所(现场特别指明员工取得的成绩);给员工授予公司徽章;公司公告板;公司内部的吉尼斯纪录等。

2、完全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会阻碍改善。

改善更多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其成效如:不以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不以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单单以结果进行考核,会落入急于求成的怪圈。

例如,公司下达降低包装成本10%的任务。从改善的角度上说,应该是从根本上消除包装箱的浪费,或用其它更合理的打包方式降低用量,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直接采购质量差一个等级的箱子,那样只会进而影响货物运输安全,最终会按下葫芦瓢又起,解决不了实质问题。

uWas11u3sWPT1Avw.jpg

3、全员参与。

改善意味着涉及所有人的持续不断的改进,既包括经理也包括员工。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对困难不一定能提出解决方案。集众人之智慧,而非依赖一个人的知识,才会迸出智慧的火花。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齐心协力解决一个问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培训经历,可以有效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理解。

作为管理者,要把改善的思维模式深深地植入每一名员工的心底。但是,倡导改善的理念,不能只是开个会布置下任务,形式主义要不得。对工作现场,特别是自己的岗位最熟悉的,非员工莫属。

若改善不是员工自觉发起、主动参与,则很难见效,或见效很慢。但是,要达到这一目标何其难也,当然,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不会有进步。

王二曰:不管从事任何工作,改善的机会是无止境的,改善之后,持续改善。

  距米网  

找到您想要的设计

工程师、学生在线交流学习平台
关注我们

手机版- 距米网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587号

© 2017-2024 常州居居米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4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