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量到技术 ,腾讯争抢AI开发者

      

流量一度被腾讯确定为两大开放能力之一,但这个能力或许正在向技术过渡。

9月18日,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副总裁、开放平台总经理侯晓楠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AI)大会上对第一财经表示,“之前腾讯的开放是流量开放,现在更多是技术红利释放。”

侯晓楠发布了腾讯AI开放平台AI.QQ.COM,该平台依托腾讯AILab、腾讯优图、WeChatAI等实验室,将腾讯的AI技术能力接口开放供行业使用。

腾讯想要争夺人工智能(AI)领域开发者,通过技术释放沉淀开发者、完善生态,但这个领域已经有很多选手——百度是押注AI最多的公司,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领域有着优势,它们同时对外开放平台。

从流量到技术

在2011年一次总办会上,马化腾让腾讯16位高管在纸上写下自己认为的“腾讯核心能力”,并收集到21个答案,经过多次讨论,腾讯核心能力被聚焦在两点上:流量和资本。

这解释了腾讯过去7年里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通过资本与公司形成结盟,让腾讯流量资源获得释放。

2018年腾讯提出“做各行各业数字化助手”的目标。按照马化腾的说法,人工智能(AI)是腾讯“数字工具箱”里的制胜法宝,与大数据、云计算共同构成了新型基础设施。

在这个背景下,腾讯核心能力或许正在向技术过渡。

侯晓楠称,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变迁中产生了很多用户,腾讯的开放是释放流量红利给合作伙伴,如今的AI开放是技术开放。

腾讯目前有三大人工智能(AI)实验室,AILab主要从事NLP(自然语言处理)和基础算法研究,腾讯优图实验室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微信智聆实验室专注于语音处理。

侯晓楠将腾讯AI能力分为三层。最上面为基础层,是腾讯各个实验室在论文、专利、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积累。

中间为应用层,腾讯AI技术已经在很多场景实现了具体应用。如微信语音转文字的场景用了微信智聆实验室能力,腾讯觅影等医疗产品用了优图实验室能力,天天快报、QQ看点也用了人工智能(AI)算法做内容分发。

再往下是第三层开放层,聚合了腾讯超过100项以上的AI能力对外开放。

除了线上的技术开放,腾讯也在通过AI加速器构建线下生态。侯晓楠介绍,腾讯AI加速器二期项目已于今年8月正式启动。从1500个项目中优选出的40个潜力项目,目前总估值已超135亿。相较于一期,二期重点聚焦在医疗、零售、机器人/硬件、企业服务四大应用领域。

平台竞夺开发者

AI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是2018世界人工智能(AI)大会高频词汇。这或许是因为,AI对传统行业的渗透率还很低。

侯晓楠指出,虽然AI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趋向成熟,但从AI的行业应用角度来看,53%的企业还处于无信息化或基础数据化阶段,已采用AI技术或AI驱动的企业,占比还不到15%。

借助AI实现各行业的“能力进化”,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技术从哪来、技术怎么用,却是AI技术与行业场景之间难以跨越的壁垒。

侯晓楠公布了一组数据,目前腾讯AI开放平台已开放的AI技术能力,日均调用已过亿次,累计调用百亿次。部分AI技术能力已在外部得以应用,有城市规划局通过手写体OCR(光学字符识别)、图片识别等技术接口,帮助智能识别特定手写表格并自动分类,提升文档办公效率5倍以上。

类似地,百度也打造了AI开放平台,通过提供NLP、语音技术、深度学习和用户画像为基础,建立与传统行业相关的业务系统,由此衍生出面向大众的服务。

在2018年百度云智峰会上,记者看到以金融行业为例,案例企业会采用百度的IaaS&PaaS平台,并选取金融网关平台,网上采纳信贷核心业务系统和智能风控系统,最后实现了包括获客、OCR、风险名单等的百度金融科技服务。

早在5月17日,科大讯飞在深圳发布了全新的智能语音人工智能(AI)开放平台AIUI3.0。在此前,科大讯飞抛出一份36亿元的定增方案,“智能语音人工智能(AI)开放平台项目”是使用募集资金最多的项目。

彼时科大讯飞消费者事业群执行总裁于继栋对第一财经表示,科大讯飞已经开放了接近一百项的AI(人工智能(AI))能力,未来半年里,科大讯飞还要开放一百项左右的AI能力。

李彦宏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AI)大会上说,人工智能(AI)能力是指利用而非发明人工智能(AI)的能力。目前已经有大量人工智能(AI)开源开放平台,世界领先的企业都对人工智能(AI)基础技术进行长期巨大的投入,这意味着并非所有企业都要技术研究。企业需要深入场景,根据行业特点、竞争环境强化自身业务,开创出独特的人工智能(AI)应用。

完成原始技术积累的公司已经成为平台,先后对外开源争夺开发者。和其他公司相比,腾讯又有什么优势?

“我们一方面在技术上有丰富的专利、论文和人才积累,另一方面是丰富的场景。比如新闻和视频伴随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可以用上AI的解决方案和能力。”侯晓楠称。

  距米网  

找到您想要的设计

工程师、学生在线交流学习平台
关注我们

手机版- 距米网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587号

©2017-2025 苏ICP备18040927号-1